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老干部之家》采访报道我校银龄教师事迹①

    发布日期:2024-09-10 浏览次数:

    编者按: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有这样一群银发苍苍的老人默默收拾起了行囊,风尘仆仆地赶往千里万里之外,去赴一场崭新的“青春之约”。他们就是银龄教师。山东大学自2021年以来,响应国家号召,选派银龄教师35人次,加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对受援高校的课堂教学、学科科研、教师培养等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受援高校带来了新气象。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老干部之家》期刊邀约山大4位银龄教师来讲述支教故事。他们的故事是银龄教师群体的缩影,从中看到银龄教师们一脉相通、感人至深的初心和担当。


    “你这个老兵,出征吧”


    “国家有需要,自己也喜欢,为什么不去呢?”当问起为何在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又收拾行囊远赴他乡支教,几位银龄教师给出的答案都源于责任和喜爱。心怀“国之大者”,抱着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一批又一批退休教师响应国家号召,扎根深山老林,奔赴大漠边疆,只为下一代再当人梯。


    为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做点贡献

    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各地学校的硬件条件都得到优化提升,但师资队伍水平的差距依然严峻。有些地方靠纳入年轻新教师补充队伍,见效很慢,有些暂时比较艰苦或者比较边远的地区,更是很难短时间内吸引大量优秀教师。在师资力量上,东中西部不均衡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教育领域也将迎来教师的退休高峰。一边是对优秀教师的需求,一边是大量有丰富经验的退休教师没有发挥余热的平台。为此,从2018年起,教育部相继启动实施了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2023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其中提出预计经过三年左右时间,银龄教师服务各级各类教育的工作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银龄教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国银龄教师队伍总量达12万人左右。

    最初得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时,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退休副教授盛林就心动了:“对个人,可以换个地方看看别样风景;对受援学校,可以急其所需。年在奔七的我,如果还能做点儿什么,这就是最后的机会了。”后来,在参加银龄教师会议时,山东大学校领导强调,“银龄支教”是国家开发西部的配套举措,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这让她开始把“银龄支教”和“国家命运”关联起来,顿觉责任重大。

    而在2021年真正支教支研喀什大学后,盛林对这种关联有了更实在的感觉。“其实受援地的学校很多校区都是新建的,具有后发优势,所以设备都是一步到位、紧跟时代的。”盛林体会到,支教地往往差的不是硬件,而是软实力。“现在国家那么重视西部经济发展,发展的后劲儿是要靠教育的,这也是我们银龄教师支教的意义所在,就是尽我们所能,响应国家号召,为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做点贡献。”


    难忘对西部的情感与牵挂

    对于山东大学退休教授马保华而言,去西部支教有着特殊的意义。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马保华由学校组织去看电影,名字叫《冰山上的来客》,他被影片中解放军战士保卫边疆的事迹深深感动,被祖国西域帕米尔高原雄伟的冰川雪山所震撼。加之当时全国优秀青年学生在“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下,纷纷奔赴边疆、建设边疆。此时,一颗小小的种子在马保华心里悄悄种下,他立志要刻苦学习,长大后像解放军和有志青年一样,去建设边疆、报效祖国。然而,因种种原因,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吃不上饭、饿肚子的日子,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是党和国家资助我读完了大学,并公派我去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学习。”马保华说,“应有携笔从戎志,青春无悔报国时,我绝不能忘本,要感恩祖国培养我,尽我所能,无愧于心。”

    所以,在得知2021年喀什大学被列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的受援高校,而山东大学是对口支援高校之一的消息时,马保华激动不已,援疆支教那颗埋在他心中大半辈子的种子要发芽了。

    刚开始,马保华的妻子并不同意他到喀什大学,一是他平时很少打理家务,连饭都不会做,妻子担心他孤身前去这么远的地方,照顾不好自己;二是外孙、外孙女还小,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但马保华说:“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将会抱憾终生。”在女儿的支持下,马保华的妻子最终同意了马保华的支教决定。2022年,马保华如愿来到了喀什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

    与马保华相似的是,来自山东大学的吴钧、胡和勤教授夫妇内心里同样怀着对祖国西部的情感与牵挂。

    "我们喝过湟水河的水,和这片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胡和勤口中的湟水河,是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汇人黄河后,一路向东,最后在山东汇入大海。

    20世纪50年代,吴钧和胡和勤的父母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分别从山东和浙江奔赴甘肃兰州,参与当地建设。吴钧和胡和勤都曾在甘肃兰州附近红古川的五七干校农场插过好几年队,在那里,他们喝的就是湟水河的水。

    其实,从山大退休后,胡和勤教授夫妻曾应河西学院(位于甘肃张掖)邀请,一起受聘为河西学院的“祁连学者特聘教授”,一干就是三年,聘期结束后,两人本来准备好好歇一歇,吴钧教授也已经列好了两部学术专著的修订计划。但在得知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后,他们“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应该去”。于是在2021年。他们报名参加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并经过层层选拔,当年10月一起前往青海师范大学支教,分别任教于外国语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黄河之尾的山东,来到黄河之源的青海支教,因为他们父辈的榜样,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对西部的情感与牵挂,正应了那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前进,从来不是因为后方没有惦念,只是前方更有需要。胡和勤常说,我们是舍小家顾大家。

    教师生涯中,曾前往白俄罗斯、蒙吉、澳大利亚等地进行汉语教学和培训的盛林副教授还记得,最初决定去支教时,年迈的母亲出于各种担心并未同意,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跟自己“闹脾气”,给母亲倒杯茶也要被她“酸”:你不要给我端茶了,反正以后得靠我自己了。但在出发前的那个早上,她问母亲睡得怎么样?母亲却满脸阳光灿烂地对她表示自己睡得很好,又说:“如果国家有需要,你又能干得开心,你就去吧。你这个老兵,出征吧!”


    (本文发表于《老干部之家》2024年9月 第583期 )


    【作者:张楠 摄影:《老干部之家》   责任编辑:张少石】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山东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电话:0531-88369695 传真:0531-88369695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 扫描进入网站

    • 扫描进入信息系统